《人民总理周恩来》剧情简介
在周恩来同志兼任外交部长期间,在国际事务中,参与制定并亲自执行了重大的外交决策,提出了外交工作中一系列具体的方针和政策,创造性地贯彻执行了党的革命外交路线,他卓有成效地领导了党和国家的外事工作,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遵照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的原则,推动我国积极发展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使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他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丰富多彩的外交实践、独具一格的外交艺术和外交风格,在国际社会为党和国家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周恩来同志艰苦朴素、廉洁奉公,心系人民,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只要是关系群众安危冷暖之事,他总是关怀备至、体贴入微。他多次奔赴抗洪前线、地震现场,哪里有灾情,哪里群众有困难,他就及时出现在哪里。1973年,他重返延安时,目睹群众生活仍然贫困的情景,禁不住潸然泪下,痛心地自责对不起老区人民。在严重困难面前,他带领全国人民,迎难而上,以不屈的姿态和昂扬的精神面貌去战胜和克服困难。
一场史无前例的政治风暴席卷华夏大地,在“文化大革命”极端复杂的特殊环境下,周恩来同志忍辱负重,顾全大局,力挽狂澜,全力维护党和国家正常工作的运转,全力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尽一切可能减少损失。他转移贺龙,保护陈毅,制止鞍钢停产,他保护了一大批党的领导骨干、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阴谋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斗争。震惊世界的“九一三”事件发生,林彪反革命集团叛逃国外,周恩来得到毛泽东的支持,粉碎了林彪反革命集团妄图夺取最高权力的阴谋,并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批判和纠正极左思潮的错误,使各方面工作有了转机;他根据毛泽东同志的决策积极促成和落实邓小平同志复出并主持中央工作,全力支持邓小平同志领导对各方面工作进行整顿。
1972年患病以来,周恩来同志一直坚持工作,即使在病重住院的生命最后时期,他仍然抱病操劳国事。1976年1月8日上午9点57分,周恩来逝世,终年78岁,邓颖超向周恩来遗体告别。1月11日,周恩来遗体由邓颖超等护送,到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沿途百万群众自发送别。1月15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追悼会,邓小平致悼词。1月15日夜、16日凌晨,周恩来的骨灰由飞机撒在北京、天津、山东北部黄河入海口等处。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会议主席提议,全体代表起立,向周恩来默哀。联合国大厦下半旗志哀。
周恩来同志担任共和国政府总理长达二十六年,在这二十六年里,他毫无保留地把全部精力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一生兢兢业业,为人民服务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最后把自己的骨灰也回报给了生养他的祖国大地。周恩来同志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他是中国共产党的楷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中国共产党的一面旗帜、是中国人民心中的一座丰碑、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和传统的化身,密切联系群众的光辉典范、是人民的好总理、是中国人民的骄傲。